稳就业保就业,怎么“稳”?怎么“保”?业界
稳就业保就业,怎么“稳”?怎么“保”?
稳就业保就业,怎么“稳”怎么“保”
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就业促进工作
“怎样解决‘招工难’‘用工荒’问题?”“就业政策落实所需资金如何保障?”“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成效如何?”……5月26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全省就业促进工作进行专题询问。
开展保企业用工
专项服务行动
“执法检查中,我们发现,我省既存在‘就业难’的突出问题,同时一些地方、一些行业、一些企业也存在‘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怎样解决?”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光峰首先提问。
“我省把就业放到重要位置对待,城镇新增就业连续17年保持在100万人以上。”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夏鲁青说,面对“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今年以来,省人社厅联合省直相关部门组织了一场保企业用工的专项服务行动,列出“三张清单”,把企业缺工情况、市场供给能力摸排清楚,实施了“六个一批”“六大行动”。
夏鲁青介绍,第一个“一批”是市场就业一批,开展“百千万行动计划”,从4月开始用100天时间,组织1000家以上人力资源公司,为10000家以上用工缺工企业有针对性地解决缺工问题。第二个“一批”是组织东西劳务协作,在全国设了161个劳务协作点,不断从人力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往山东输送劳动力,截至目前已有7100人进入山东务工。第三个“一批”是培训一批,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第四个“一批”是实习实训一批,组织山东技工学校、职业院校学生到缺工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实习学习,顶工顶岗上班。第五个“一批”是开展劳务外包,组织山东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对缺工企业部分工种进行统一的劳务外包。第六个“一批”是搭建用工调剂平台,把富余的劳动力向缺工企业输入。
依法打击
展开全文
恶意欠薪违法犯罪
“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引起足够重视。我省是如何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成效如何?”对于备受关注的这一问题,省公安厅副厅长申延军作了回答。
“依法打击恶意欠薪违法犯罪,是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2017年到现在,全省侦办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586起,治安案件721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1225人,和有关部门共同调解这方面案事件5900多起,涉及农民工4万多人,追回拖欠农民工薪水13亿元。”申延军说。
他介绍了这方面的具体做法。一是打击办案,各级公安机关在清欠办和信访接待场所派驻专门业务骨干受理农民工诉求举报,积极受理有关部门移交的案件,凡构成刑事案件的及时依法立案,立案以后查清欠薪源头,控制责任主体,冻结相关账号,及时追回欠薪。二是参与调处,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司法调解、劳动仲裁等进行处理。三是宣传防范,进驻企业宣传法律法规,引导农民工依法讨薪。
建筑行业是农民工较为集中的领域,也是农民工工资拖欠较多的领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玉志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畅通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举报渠道,有诉必接,有接必办,去年为8.5万农民工讨回17.61亿元工资报酬。充分利用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一旦发生拖欠,部门间可开展联合执法。“下一步,我们将抓监管促规范,有效防范工资拖欠的发生。”
360万户中小企业
解决了2700万人就业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灵活就业方面,有什么高招?”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成波提问。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安文建说,中小企业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力军,省工信厅将促进中小企业吸纳社会就业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特别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一方面落实国家和省里出台的税费减免、援企稳岗政策,一方面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供给、物流运输、人才资金等问题,助力其复工复产。截至2020年底,我省中小企业达360万户,解决了2700万人就业,占整个城镇就业总数的近85%。
“下一步,我们将抓重点产业链,引领‘链主’企业更好地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抓助企服务,充分发挥省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广泛宣传推送政策,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助力其轻装上阵、平稳发展。抓‘双创’生态,推动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推动更多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抓职业培训,从今年开始,每年培育50家左右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达到300家左右,年实训人员60万人以上。”
(大众日报记者 赵君 实习生 王新宇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