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考古发现皇家稻田遗址和“田字房”,游客可近距离观看考古全过程业界
由圆明园管理处联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开展的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发现“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
澹泊宁静遗址位于圆明园西北部,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雍正五年(1727年)时已建成,取意于诸葛亮《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据史料记载,澹泊宁静的主建筑是座“田”字形大殿,俗称“田字房”。“田”字象征农耕,古代中国奉行以农为本,清朝皇帝不但以“田”为房,还在圆明园的稻田里举行藉田之礼即亲耕,并察看农事农时,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藉礼是古代中国天子或首领亲自耕田的典礼。清朝皇帝不但在先农坛的“一亩三分地”举行藉礼,在圆明园也时常亲历耕作之趣。本次在圆明园发现的“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其文化内涵与三千多年前周原遗址中祭祀土地的“社”一脉相承,揭示了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
截图自央视网微博
截图自央视网微博
此次在遗址附属的皇家稻田首次采用植物考古的手段,对京西稻的种植开展考古学研究。京西稻又称“御稻”,当年由康熙皇帝亲自培育,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精心种植,并在玉泉山周边开辟御稻田,所产御稻米供宫廷食用。新中国成立后,京西稻在北京市海淀区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高峰期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
据史料记载,澹泊宁静的主建筑是座“田”字形大殿,俗称“田字房”。澹泊宁静景区南北长约140米,东西宽约160米,占地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殿的东门外是翠扶楼,楼的南北均是稻田。今年11月初开始,圆明园管理处联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对“澹泊宁静”开展考古发掘。
今天上午,记者走进澹泊宁静遗址,现场可见景区的山水轮廓还在,遗址范围内只有几块石头和柱础残存。考古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工作人员用绿色围网将遗址区域围起,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考古的全过程。考古面积约500平方米,四分之一的区域已经启动了考古发掘。考古探沟内,工作人员正用小刷子一点点清理着遗址上的尘土,遗址建筑的地面渐渐显露出来。工作人员说,截至目前,已经考古发现了台阶、地钉、条石、排水设施等。
“原来房子的外围墙体已经没有了,通过一个多月的考古,我们已经发现了9间房屋遗址的位置。”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圆明园课题组组长张中华告诉记者,根据史料记载,“田字房”是一个田字外形的建筑,共33间房屋,用石块垒砌,是虎皮墙面,每间的边长约4.48米左右,檐柱高3.68米。“经过现场勘探,我们发现建筑的基础数据与史料记载基本一致。”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北京头条客户端、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