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我们的疫苗研发,很快有好消息传来业界
欧美研发的新冠疫苗陆续接盲公布有效性,在今年新冠疫苗国际大流星的背景下,有关疫苗研发、生产的问题扣人心弦。20日上午,2020中国生物制品年会在珠海召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疾控中心主任高福等国内顶级专家出席大会并做了主旨演讲。
大会期间,院士仔细的聆听着每位讲者披露出来的信息,并不时拍摄ppt图片。
“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的工作中,我们疾控体系代表的预防端是作出了突出贡献的”,钟南山院士在做《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的现状及展望》报告时表示,目前国际疫苗陆续揭盲,证实有效,我国的疫苗研发也在按照多条腿探索的方式推进,已有四种疫苗进入三期临床,很快就有好消息传来。
硬核科普:
院士团队用严谨实验揭示了戴口罩的重要性
作为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权威专家,钟南山院士在本次大会依然表现得非常谦逊和专业。在聆听其他专家演讲环节时,每每有经典的PPT尤其是一些数据、结论、疑问性的页面呈现在大屏幕上时,院士会都会认真的做好记录,并掏出手机拍摄图片。
钟南山院士表示,我国一项纳入了1590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大样本队列研究 表示,新冠病毒肺炎患者除发热外,咳嗽的比例高于乏力、肌肉疼痛、头痛、鼻塞等症状。“咳嗽以干咳为主,比例达70.2%。”
在本次疫情当中,有关戴口罩能否预防新冠的问题,受到了不少西方国家的质疑。钟南山院士率团队特地进行了一系列口罩预防飞沫传播(新冠病毒证实了能够经过飞沫传播)的实验。并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咳嗽实验、动物实验,证实了外科口罩和N95口罩以及外科口罩隔板可减少飞沫和气溶胶传播,外科口罩隔板可减少新冠病毒经飞沫和气溶胶传播。
钟南山院士团队用一系列严谨的科学实验,验证了佩戴口罩能够预防新冠病毒肺炎的传播。
“使用口罩隔板置于患病鼠笼一侧,健康组的感染率仅为16.7%。口罩隔板置于健康鼠笼另一侧,健康组的感染率为33.3%。如两侧均未使用口罩隔板者,健康仓鼠感染率高达66.7%。使用外科口罩可减少新冠病毒的飞沫和气溶胶传播,特别是当感染者佩戴口罩时。”
钟南山院士还用今年的流感等传染病报告病例减少,来佐证了佩戴口罩的重要作用。因为疫情期间人人佩戴口罩,这一新冠防控措施使流感季缩短,2019-2020年的流感季节缩短6周。自2020年1月下旬以来,全国哨点医院中流感样病例中的流感病毒阳性率迅速下降,南方与北方省份分别较往年平均水平下降63.9%和81.6%。“2020年1-7月全部40种法定传染病累计报告病例3,744,135例,较近三年(2017-2019)同期平均下降25%合4,968,550例。”
钟南山:
我们的疫苗研发也将有好消息传来
在他的主讲环节中,院士首先肯定了我国的疾病预防体系和疾病预防工作人员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的突出表现。中国风景这边独好,离不开疾控人员的辛劳和疫苗研发人员的忘我付出。“非常值得骄傲的是,此次新冠病毒的相关研究,我们走在世界前列,很多国家都在引用我们的文章、经验。”
据悉,全球范围内也已出现了5例新冠病毒肺炎康复后的患者再度感染的案例。包括香港特区一例、美国两例、比利时、荷兰各一例。年龄跨度从25岁-89岁。其中间隔最短的只有两个月。在重复感染的病例中,除一例无症状、一例死亡以外,其他三例的二次感染均表现为症状减轻。这在全球数千万病例中的占比非常少,但这个现象需要临床和疫苗科研人员警惕。
首先,新冠病毒肺炎的再感染是可能的,但不是普遍现象。其次,在这些再感染患者中:首次感染后产生的抗体可能出现迅速下降,甚至首次感染时没有或仅产生极弱的抗体应答。“若产生多个变异位点、或已形成优势毒株,则疫苗的制作需选择该毒株”,钟南山院士表示道。
钟南山院士。
在院士的老本行临床救治方面,他特别提到了对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管理和救治,尤其是重症、危重症的救治问题。“重症新冠肺炎死亡率非常高,全国范围内的统计显示,重症新冠患者死亡率为1.4-4.5%,武汉地区的危重症新冠患者死亡率约40%”,这提示我们还是需要做好确诊患者的管理和预判,也要做好重症高发人群如老年、基础病患者的预防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