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平台没有把骑手当员工美食

/ / 2015-10-25
外卖平台仍然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已经享受了太久缺乏政策监管的红利。...

人物杂志《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刷屏,相信对外卖骑手这一群体生存状态有过关切的人都会看了,有的没有看完就转发了,这表明这篇文章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以及详尽的采访调查还是很符合当下社会要求的。

尽管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美团外卖“超时”扣款,算法支配外卖骑手跑单状态,实际上也是反映出行业存在的一般问题——那就是外卖骑手奔波在马路之上,他们本身的人身安全存在着巨大的隐患,怎么才能予以解决?究竟是诉诸于骑手的“惜命”,平台给予送餐时间相应的宽松时段,还是用户本身不催单,其实都是外卖之局的治标。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认为,“外卖骑手的关系,是与企业的关系”,即使外卖骑手发生了交通事故,消费者也没有义务承担。

外卖平台没有把骑手当员工

接下来,对我就对外卖平台与骑手关系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够给当前困局改善带来一些启示。

(1)

如果站在纯商业的角度上看,美团外卖平台是一个低成本、高效运转的平台模式,我曾在一文之中探讨过,这种用利益激励方案代替雇人发工资模式的“轻平台”越来越成为互联网巨头所追求“平台生态”主要落地模式。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人自愿加入到互联网平台之中,从中听从平台调配而成为自由就业者(也是创业者)。

因此,无论是美团还是饿了么恐怕都是不会承认骑手与平台之间的关系是“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按照目前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平台保守估计分别有300多万骑手来看,没有哪一家公司有这样的承载能力。

这种模式只能应用在每一笔订单返现和激励之中,从而驱动基层外卖员为了“下一笔订单”而不断自驱动,而美团外卖算法对于外卖员的技术控制,让很多人嗅到了一股血汗工厂的味道,但是这样的科技巨头是不会成为富士康的,因为富士康是集群式、半军事化流水线模式,作为一种传统劳资关系,有成熟的工会、劳动法、社会保障等体系作为约束,这也是我们看到工厂跳楼或者农民工讨薪新闻逐年降低的原因。而外卖骑手为谋出路自愿加入,并且放弃一切劳动保障的新型模式所取代,可见数字平台的“控制”的段位明显高于传统企业。

别看现在美团对于骑手的“压榨”被舆论喷的很惨,我敢打包票一定会有更多的企业从中领会到了平台运营操作要领,并且感叹“真香!”

就连一直坚持跟快递员发工资十多年、把给京东兄弟们交五险一金视为人生骄傲的刘强东,似乎在被社会暴锤之后也逐渐在甩掉沉重的人力包袱,逐渐搞“外包化”了。

实际上,外卖骑手在平台看来是他们平台流量和订单所吸引而来的“创业者”。既然是创业者,总是有风险的,而交通安全风险以及身体劳累而发生疾病风险自然是由他们自己承担的。

这种“泛平台化”所带来的新个体经济的确有突破以往劳动契约的灵活性,但是美团之所以给人一种“技术资本家”既视感,是因为美团外卖本身对于“骑手”执行的标准化管理,比如必须强制身穿印制品牌logo的工服、不接单就会给予一定处罚、超时会给予处罚等等,跟在工厂里的无责任底薪按计件工资结算、出现差错责任由操作者自行承担又没有本质区别。

就一个月前,就有美团外卖小哥就深夜发视频三问王兴,其中涉及就是「平台对于派送时间不断压缩问题、订单超时平台罚款骑手的问题,以及超时的订单需要让骑手买单的问题」,我不知道这位外卖员是否还留在美团外卖,但是在外卖平台与骑手之间“你情我愿”没有劳动契约保障之下,如果外卖人员不满意可以随时被替代,这使得即使外卖骑手发生抗议和不满情绪也无济于事,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人口红利”。

外卖平台没有把骑手当员工

2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