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年货还能选进口冷链食品吗养生馆

/ / 2015-10-25
明天就是除夕,在阖家欢乐的同时,“口福”一定少不了。但与往年春节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置办年货、购买食材时,人们...

明天就是除夕,在阖家欢乐的同时,“口福”一定少不了。但与往年春节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置办年货、购买食材时,人们还在关心防疫问题。近期,国内多地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消息令人担忧:冷链食品还能不能吃?新冠病毒会通过食品或外包装传染人吗?

针对大家的关切,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感染中心主任医师蒋荣猛表示,公众选购年货有安全意识是对的,但也不必因噎废食,只要在采购和处理食品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生鲜、水果等进口冷链食品带来的“口福”还是可以享受的。

为何进口冷链食品屡现“阳性”

食品冷链(cold chain for the food),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经过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等环节(各个环节均始终处于食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一般来说,有可能需要冷链的食品包括以下几类:

初级农产品 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

加工食品 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

特殊商品 药品,如疫苗。

蒋荣猛介绍,目前我国对冷链食品是全链条管理,食品经过检测后流向市场,并且可以通过二维码追踪溯源,做到从口岸到餐桌可查询、可追溯、可监督。近期多地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国家仍处于新冠疫情流行期,甚至高发期,感染人数多,且大部分患者为轻症、普通型,甚至是无症状感染者。这些人若得不到及时检测和隔离,仍在工作,就有可能导致他们接触的各种物体被病毒污染。再加上冬季天气寒冷,新冠病毒在外环境存活时间长,便更容易随着进口冷链食品漂洋过海跨国传播了。另一方面,我国各地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要求,加大了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抽检力度,随着检测频次和覆盖范围的增加,发现阳性的概率也会增加。

接触污染食品包装会被感染吗

新冠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新冠病毒的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从接触传播的角度来看,人接触被新冠病毒污染的食品及其外包装,存在感染可能。但是,病毒不会自行或主动进入人体呼吸道。

蒋荣猛介绍,接触传播是指人通过手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没洗手又去接触口眼鼻等部位,进而间接将病毒带入了人体。因此,医生才会一直反复强调认真、正确洗手的重要性,洗手是预防新冠病毒传播的关键措施之一。

截至目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的食品涉及车厘子、奶枣、雪糕、带鱼、啤酒、虾,以及花卷、豆包等,其中有的是进口冷链食品,有的是含有进口食品原材料的食品,有的则储存于污染环境中。总体来看,冷链食品及外包装上的阳性率占比是很低的,主要感染人群是反复接触的职业人群。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涉食品及外包装核酸阳性不等于就有“活病毒”,也可能仅仅是无传染性的病毒核酸成分。只有活病毒有感染性、能进入人体细胞进行复制,因此,接触到活病毒才有被感染的可能。

新冠病毒可侵犯包括呼吸系统在内的多个系统和器官,研究发现,在人体消化系统中检出了病毒,那么,理论上存在通过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但新冠肺炎作为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目前还没有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病例报告。

所以,只要做好防范措施,鱼虾、肉类、水果等进口冷链食品是可以选购和食用的。比如,车厘子、啤酒等可以用水冲洗外表面的食品,只要用流动水充分冲洗干净,就是安全的。

选购和烹饪做好这些防范措施

冷链的终端在家庭、在个人,“病毒风险”不得不防。公众应围绕选购、加工和烹饪3个环节,做到以下防范措施,以保证安全。

1.进入商场、超市全程戴好口罩,尽量不乘坐密闭式电梯,减少和其他人接触,保持社交距离。结账时,选择无接触付款方式。

2.选购进口冷链食品要到正规超市或市场,并查验追溯证明、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等“四证”。坚决不购买没有合格证明的进口冷链食品或网购冷链食品。若网购境外冷冻食品,要关注海关食品检疫信息,做好外包装消毒。

3.选购冷链食品时应正确佩戴口罩,同时,建议使用一次性手套或用塑料袋反套手后再挑选,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食品及其包装表面。注意,不要以为戴着手套就可以随处乱摸,手套不能替代手卫生。

4.在触摸冷链食品及其包装后及时正确洗手,在洗手前不碰触口、鼻、眼等部位。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