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旗下北京蜀海食品公司生产的主厨沙拉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养生馆
2021年4月23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2021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公告(2021年第19期)。
其中,标称蜀海(北京)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主厨沙拉(392g/盒、2020112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不符合产品明示标准,检验结果为检出;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25g,标准值为n=5,c=0,m=0/25g。
据企查查信息,蜀海(北京)食品有限公司为蜀海(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100%控股子公司。
据其官网,蜀海(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是集销售、研发、采购、生产、品保、仓储、运输、信息、金融为一体的餐饮供应链服务企业,其主要服务客户包括海底捞、711、九毛九、金鼎轩等企业。
据公开资料,蜀海供应链由海底捞的供应链部门演变而来。根据企查查信息,蜀海(北京)食品有限公司的最终受益人和疑似实控人为海底捞集团董事长张勇。
另外企查查显示,2018年,蜀海(北京)食品有限公司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版)第55条,被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13181.22元、罚款人民币92268.54元,罚没款共计人民币105449.76元。
据了解,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以家畜、家禽为主要宿主,易污染该菌的食品有生乳、奶酪、肉及肉制品、鸡蛋、蔬菜沙拉、水产品等,可通过不洁食物传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冷藏即食食物污染率较高。《冷链即食食品》(Q/DXHDL 0007)规定冷链即食食品(仅适用于畜禽肉类的主食菜肴类产品、三明治产品和沙拉制品类产品)不得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另外,标称保定永兴庄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北京瑞宝源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经营的羊肉(20201005),磺胺类(总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结果为800μg/kg,标准值为 ≤100μg/kg。
磺胺类药物是合成的抑菌类兽药,除了治疗敏感菌所致传染病外,通常情况下还用于治疗传染性脑膜炎、痢疾、弓形体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规定,所有食品动物肌肉及脂肪中磺胺类(总量)应不超过100 μ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