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的野菜不要采,春季尝鲜需注意科学采食养生馆
春季正是吃野菜的时候,不少人一直惦记着春天的这一口“野味”,认为其不仅口感鲜嫩,且营养丰富。不过,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发布了野菜食用安全提示称,野菜营养价值未必比栽培蔬菜高。业内专业也表示,从安全角度来说,种植蔬菜更安全,野菜偶尔尝鲜也没有问题,需科学采食。
营养价值未必高
说起野菜,不少人认为其比种植蔬菜更有营养。科普工作者云无心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营养”不是确定的东西,而是人体所需从食物中获取的物质总和。“说一种食物‘有营养’,其实是指它含有比较多的人体容易缺乏的成分,比如说含优质蛋白、铁、钙等。”
“野菜和种植蔬菜是不同物种,它们之间的营养差异来源于物种本身,和‘野生’还是‘栽培’等形式无关。其次,不同野菜和种植蔬菜之间也有着差异,所以在营养方面,野菜和普通种植蔬菜无法作出有价值的比较。”云无心表示。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野菜食用安全提示也表示,相对普通蔬菜,一些野菜确实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但也有栽培蔬菜含有相同甚至更高的营养素,如西蓝花富含胡萝卜素、硫胺素等。因此,野菜中的营养价值未必比栽培蔬菜高。
野菜的安全性不高
对于野菜,不少人认为其不用农药化肥,更为天然、有机、健康、安全。事实却非如此,云无心提到,野菜虽然是自生自灭,但在遭受病虫害侵袭时,会分泌一些物质进行抵抗,而这些物质对人体也可能有害。
“芹菜、萝卜等种植蔬菜在受到病原袭击时,会产生“呋喃香豆素”光敏物质,人体接触或者摄入过多,皮肤就会对日光敏感,易产生“光照性皮炎”,会增加皮肤癌风险。而在野菜中,这种情况更普遍。有些野菜本身就含有毒素,例如蕨菜中的原蕨苷就具有明确的致癌能力。”云无心表示,相比于野菜,种植蔬菜是人类通过“驯化”选出的品种,通过种植管理来控制病虫害,避免吸收和富集有毒物质。
此外,野菜还可能会富集环境中的毒素。野菜食用安全提示提醒消费者称,野菜会吸收富集水和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尤其是生长在工厂、马路等附近的野菜,叶片表面还容易沉积汽车排放的尾气和空气中的污染物,使得野菜中的有毒物质含量积累。
这是否意味着野菜就不能吃了呢?云无心表示,野菜的“不安全因素”一般是轻微、慢性的,只有在大量或者长期食用的情况下才会显示出来,偶尔尝尝鲜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采购野菜应选择正规来源
对于野菜采购和采摘,野菜食用安全提示建议,消费者应在正规地方选购来源安全可靠的野菜;采摘野菜需谨慎,不在工业废水流经的地域、公路边、公园等地方采集;不采集不认识不熟悉不确定的野菜,例如长相相似的有毒的海芋和可食用的芋头等,误食有引发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
此外,在烹饪时,要将野菜摘净清洗,过热水焯烫,既可去除一定的天然毒素,还可去掉部分草酸。另外,多数野菜富含草酸,多食易导致身体不适,不宜多吃。尤其是特殊人群,例如本身对野菜有过敏史,婴幼儿、孕妇、乳母以及消化系统存在疾病的人群应该不吃或少吃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