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说空腹不能喝牛奶?健康人无需草木皆兵!养生馆
前两天网上热议“空腹不能吃粽子”“空腹不能喝牛奶”,有些网友吐槽:“干脆说空腹不能吃早饭算了……”为此,我在微博上做了个调查。从结果可以看出,人们所担心的不能空腹吃的食物,可以大致划分成以下几类:
1.牛奶、酸奶、豆浆、鸡蛋等蛋白质类食物。
2.各种水果,特别是酸味重、涩味重、对口舌有刺激感的水果。
3.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饮品,如咖啡、茶等。
4.糖分很高的食物,如甜食、甜饮料、巧克力等。
5.有浓烈刺激味道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
6.其他淀粉类食物,如糯米食物、各种甘薯等。
到底什么叫空腹?为什么有人空腹吃了某些食物没事,有人却感到不舒服?空腹吃到底有多大害处?现在,我就从几个方面简单解答一下相关的困惑。
怎么才叫做空腹?
从医学角度来说,空腹(fasting)通常是指最后一餐进食第一口食物之后,在10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之内没有再次进食。比如说,去做体检的时候,医生要取“空腹血样”就是这个意思。头一天晚上 19 点开始吃晚餐,第二天早上8点去抽血,就经过了13个小时的空腹时间。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空腹”的意思往往是“餐前”。正餐食物在胃里的排空速度通常是4?6小时。比如说,7点吃早餐,到12点已经过了5个小时,有点饿感了,就被大众认为是“空腹”了。
说空腹不能吃某种东西,往往是说在饥饿的时候不适合吃这种食物。在饥饿状态下,胃里的食物被排空,没有了食糜的保护,还有饥饿收缩反应,本来就不太舒服。这时候进食一些刺激性的食物、酸度特别大的食物或难消化的食物,有可能带来更多的不适感。
特别是一些胃病患者,胃里已经有了损伤、炎症甚至溃疡,这时候对食物带来的刺激可能会更加敏感。浓甜食物、浓酸味食物、糯米食物、含酒精食物和含咖啡因食物都可能发生刺激胃酸的反应,对胃酸过多者和胃-食管反流患者来说,餐前吃的时候尤其会加重不适感。
相比而言,吃富含淀粉的主食之后,再吃这些食物,则其中的糖、酸、刺激性食物都被主食食糜所稀释,对胃的直接刺激就会减小一些。淀粉大分子可以吸附甚至“包裹”很多小分子物质,减少它们对胃的刺激。
空腹进食之后,不良后果有多大?
十几年前,空腹不能喝奶是个铁律,很多人宁可饿得难受都不敢喝奶。我就写了篇文章讨论空腹能不能喝奶的问题,还在电视上发问:“婴儿不都是空腹喝奶的吗?”
有人说:空腹喝牛奶,营养会穿肠而过,蛋白质都变成热量了,不能被人体充分利用。这能不能算空腹喝奶禁忌的理由呢?
理论上来说,先吃一些淀粉类的主食,再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的确有利于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
一方面,碳水化合物有“节约蛋白质作用”。有淀粉类主食来作为能量来源,蛋白质就可以更好地用在维持肌肉、修复身体组织器官等用途上。
另一方面,摄入蛋白质后,需要较多的胃酸来启动胃蛋白酶的活性,也需要肠道分泌更多的蛋白酶。如果没有先吃点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给胃肠“充充电”,增加“能量值”,一些本来消化能力弱的人,面对突然摄入的大量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消化能力可能是不够充分的。
部分人空腹喝牛奶不舒服,最要紧的原因其实是消化能力问题,特别是乳糖不耐受。空腹喝的时候,乳糖集中到达肠道,更容易引起肠道胀气、痉挛,甚至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如果先吃些淀粉类食物,胃排空减慢,乳糖被稀释,加上胃肠得到能量供应整体消化能力增强,喝牛奶后的不适感觉就会大大减轻,甚至消失。
至于酸奶中的乳酸菌死掉,这更不是什么重要的理由。没有活乳酸菌的盒装“杀菌酸奶”不是卖得很贵很火吗?没听说谁质疑“为什么要故意把乳酸菌杀掉”这件事。
所以,如果饭前吃什么喝什么胃里不舒服,就别这么做;如果明明没有任何不良感觉,就继续吃喝好了。牛奶酸奶如此,水果鸡蛋之类也是如此。
空腹吃某种食物是否舒服 感觉因人而异
“强者百无禁忌,弱者如履薄冰”。一般体弱者、消化不良者、胃肠疾病患者、慢性疾病患者,需要对食物摄入的顺序特别在意。
对消化能力差、食量小的人来说,饭前喝茶容易饿,先吃水果胃不舒服,消化速度减慢,就更容易消化不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上来就吃一个大粽子,血糖会升得太快。饭前喝浓茶,又容易出现低血糖。对容易腹泻的人来说,饭前喝咖啡、喝牛奶、喝豆浆、吃火龙果猕猴桃等水果,都会促进肠道运动,容易拉肚子。对他们来说,冷刺激也会造成胃肠血流减少和肠道过度运动,特别是饭前喝冰镇饮料和冷凉食物也不是好选择。对容易胃痛的人来说,空腹吃柿子、吃菠萝等都容易造成不适。既怕柿子等水果里过多的单宁损伤胃黏膜,也怕菠萝等水果里强悍的蛋白酶损伤胃黏膜。对有胃-食管反流的人来说,空腹喝咖啡、吃甜食容易胃酸,吃粽子也有类似问题。对胃酸过多的人来说,饭前喝番茄汤、喝酸奶、吃酸味水果可能会不舒服。理论上说,食物中的有机酸和胃酸相比酸度还差得远。但它可能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