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来了 咋吃好?养生馆

/ / 2015-10-25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秋末冬初,口感酸甜、果肉多汁的柚子是很受欢迎的应季水果。柚子可口,吃起来也颇有学问。...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秋末冬初,口感酸甜、果肉多汁的柚子是很受欢迎的应季水果。柚子可口,吃起来也颇有学问。坊间有关吃柚子的攻略心得有很多,哪些才是正解?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柚子味美 营养也不少

柚子原产东南亚,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栽培史。因为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所以其产地大都集中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浙江等南方地区。

柚子是个大家族,市面上常见的有琯溪蜜柚、沙田柚、三红蜜柚、金丝柚等,样貌口感各有特色。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外表滚圆讨喜的葡萄柚,其实是柚子与橙子天然杂交后代,也叫西柚或胡柚,和葡萄并没有关系。

柚子是公认的具有食疗功效的水果。《本草纲目》记载: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另一本医学古籍《日华子本草》还认为柚子有帮助消化、解酒除口气的神奇本领。

现代医药学研究发现,柚子肉含大量的甙类物质,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和丰富的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除此之外,还含有类黄酮物质,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够清除机体的自由基物质和超氧化物的物质,有一定抗衰老作用。

权威资料证实,柚子的血糖生成指数(一种衡量食物在体内升高血糖程度的指标)为25,加之其含糖量也只有15%左右,所以柚子比较适合糖尿病病人食用。

柚子虽好,食用还是要酌情适量。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委员会成员阮光锋接受《中国消费者报》时说,虽然柚子升糖指数较低,但其中的糖分还是比较多的,吃多了容易长胖。一般来说,最好饭后食用(如午饭后,间隔一段时间更好),每天不要超过四分之一个。

冬季天凉,有些偏好柚子味道的美食达人喜欢用蒸或煮的方式料理柚子肉,也是个可以尝试的方法。

传言很多 哪些真哪些假

“吃完药再吃柚子可能会猝死。”和柚子有关的传言里,最惊悚的应该就数这一条了。

阮光锋提醒消费者,这样的说法虽然略显夸张,但并非毫无根据。有研究发现,柚子中的呋喃香豆素、柚皮素、佛手柑素等成分,会影响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从而改变药效。

资料显示,与柚子同服会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多达85种,其中多数是常用药。有些情况下,会减少药物排出,从而增加药效;而有时则会干扰药物转运,从而降低药效。无论增加还是降低药效,都不是好事。

阮光锋说,血药浓度太高,会使患者更容易受到药物毒副作用的威胁。比如他汀类药物,最明显的毒副作用就是引起横纹肌溶解。即使病人按正常剂量服药,但如果同时又吃了柚子或喝了柚子汁,结果就等于过量服药,很可能引起中毒。

药物和柚子同食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与吃的量有很大关系,并不是说吃一点就会导致猝死。从安全角度考虑,建议平时服用他汀类药物、抗过敏药物、镇静催眠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尽量不吃柚子。

阮光锋强调,除了这条特别提醒之外,对坊间有关柚子的其他传言不必纠结。

谣言一:柚子分公母,公柚酸母柚甜。这种说法的依据是柚子底部有小圆圈,用手在小圆圈上按压一下,弹性好的是母柚子;如果按下去出现凹陷现象甚至向外凸出,就是公柚子。

辟谣:柚子根本不分公母。所谓分公母的小圆圈,其实是柚子果蒂或谢花后留下来的疤痕,与柚子好不好、甜不甜没有直接关系。

谣言二:红心柚比白心柚口感好、营养价值高。

辟谣:柚子是个大家族,品种很多,果肉呈红色或白色,红柚和白柚最大的区别就是所含色素不同。一般情况下,果肉为红色的柑橘类水果有两类呈色色素,一类是水溶性的花青素,另一类是脂溶性的类胡萝素,如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等,红柚中就含有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性,但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红柚具有特别的功效。因此综合来看,红柚和白柚的营养价值并没有显著差异。

谣言三:部分红心柚打了色素,所以果肉颜色不均匀。

辟谣:柚子皮对果肉有保护作用,如果用针注射色素,等于用针孔给外界虫子和细菌打了一个通道,柚子容易腐败变质,不利于保存和运输,这对商家来说得不偿失。如果往柚子里打色素,最多只能渗透到柚子外皮和囊衣之间,不可能渗透到包裹果实汁液的“汁胞”中。色素通过针孔也难以均匀扩散和分布,柚子的果肉肯定是有的呈白色有的呈红色,颜色差别很大,很容易识别。所以,红心柚子打针染色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谣言四:柚子皮泡水喝能治乙肝、抗癌。

辟谣:研究发现,柚子皮中的香精油具有镇静、抗菌消炎的作用,但并没有对抗乙肝病毒的特殊成分,也没有抗癌奇效。

记清窍门 三招选到好柚子

如何挑选品质高、味道美的柚子?阮光锋提供的诀窍是“三看一捏一掂”。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