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具收藏必备知识:专业术语行话一览!居家
矮桌展腿:清代有束腰高桌形式之一。上部犹如一张矮桌,一般腿牙相连、有雕饰,其下腿足光素,貌若可分,实为一器。
矮老:短柱,多用在枨子和它的上部构件之间做连接使用。
案形结构:家具造型采用腿足缩进安装的造法,腿子不在桌面的四角。
八仙桌:边长接近于三尺的适宜坐八个人的大型方桌。
抱肩榫:有束腰家具腿足上部与牙条接合的榫卯。
边抹:大边与抹头合称边抹,方形及长方形的边框由此两者构成
冰盘沿:指边框外缘立面各种上展下收的线脚。
步步高赶伥:椅下分散枨子交接点的造法。前面踏脚枨最低,两侧枨子稍高,后面枨最高。
踩地:又称减地,是将花纹之外的地子去低,使花纹突出的做法。
踩边:将面心板四周做低,以便装入边框内缘的槽口。
插肩榫:案形结体的两种基本造法之一。腿足上端出榫并开口,形成前后两片。前片切出斜肩,插入牙条为容纳斜肩而凿剔的槽。拍合后腿足表面与牙条平齐。
铲地:又称减地,用光地突出浮雕花纹。因光地须用铲刀铲出而得名。
攒:用纵横或斜直的短材,经过榫卯攒接拍合造成的构件叫攒。
搭脑:椅子后背最上的一根横木,因可供倚搭颈脑而得名。引申开来,其他家具上与此部位相似的构件也叫“搭脑”。
打洼:线脚的一种,即把构件的表面造成凹面。
带:连结大边的横木,包括穿过面心板底面的“穿带”,以及用在床榻椅凳的软屉下的“弯带”等。
挡板:即在有管脚枨或托子的炕案、条案的枨子或托子之上,两足之间,打槽安装的木板,往往有雕饰。
倒棱:削去构件上的硬棱,使其柔和。
冬瓜桩;圈口的一种造型。四根木条中部都凸出,致使圈口的空当像北方常见的冬瓜。
斗:家具工艺造法之一,有斗合、拼凑的意思。
垛边:顺着边抹底面外缘加贴的一根木条,用来增加边抹看面的厚度。多用于裹腿做及一腿三牙罗锅枨式的家具。
鹅脖:椅子扶手下靠前的一根立木,往往与前足一木连做,少数为另木安装。
格肩榫:横材,竖材做丁字形接合,榫子上端切成三角形或梯形的肩,与榫眼相交者,即为“格肩榫”。
格角榫:大边与抹头合口处,造出榫卯,并各斜切45度,为“格角榫”。
鼓腿膨牙:有束腰家具形式之一。牙条与腿足自束腰以下向外凸出,腿足至下端又向内兜转,以大挖内翻马蹄结束。
广作:广东制作的花梨家具,主要指清中期以来用红木、新花梨制的清式家具。
裹腿枨:枨子高出腿足表面,四面交圈,仿佛将家具缠裹起来的一种造法。
裏腿做:采用裹腿枨造法的家具,北京匠师称之为裹腿做。
混面:线脚的名称,即高起的素凸面。
京造:指晚清、民国时期北京制造的花梨家具。造型庸俗,花纹繁琐,榫卯草率,全靠胶粘,受潮便散,是传统花梨家具的末流。
京作:指明清两代以北京皇宫造办处为主制作的花梨家具。
卷书:一是指几形结体家具,板足到地后向内或向外卷转的部分;二是指宝座或椅子搭脑正中出现的向后卷转的部分。
开光:家具上界出框格,其内或内施雕刻,或经锼挖任其空透,或安圈口,内镶文木或文石等,均可称之为“开光”。
壸门:唐宋时常用在须弥座及床座上的开光。
落堂踩鼓:即将装板四边踩下去,使它低于边框,但中部不动,形成高起的小平台。
亮脚:椅子靠背板底部、围屏底部的透空装置。
六仙桌:中等大小的尺寸在两尺半左右的方桌。
罗锅枨:中部高起的枨子。
落地枨:安装在腿足下端贴近地面的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