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业者到创建创业生态圈 他在引领裂变创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李芸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润文)黑框眼镜、素色衣服,和人交流时双手背在身后,脸上挂着家长式笑容,作为楼友会?丹徒众创空间(以下简称楼友会)负责人,27岁的靳俊有意把自己装扮得比同龄人更显老成稳重。
但骨子里,他却是个不安分的人:从镇江折腾到北京,又从北京折腾回镇江;从创立一家公司,到以创业者、创业项目、投资人、创业资源为核心,创建起一个创业生态圈,他总是有了想法就要去实现、去突破,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有野心的工科男
车辆工程专业是江苏大学的特色专业。当初给靳俊选这个专业时,父亲是希望他学业有成后,能找到一个“铁饭碗”。
可靳俊偏偏对创业情有独钟,他认为那种挑战未知、和自己较量的生活才是他的人生追求。刚步入大学的他就背着行囊,用自己从小存的压岁钱,不断穿梭在北京、上海、青岛等城市,通过参加论坛峰会、创业训练营等活动,积累足够的创业理论知识。
2013年,国内部分城市开始掀起一股O2O(线上营销下单,线下消费体验)购物新浪潮,靳俊果断抓住这一商机,率先创建了镇江市首家生鲜O2O网站抢占市场空档,该网站一经推出就颇受欢迎,日最高销售额达8000元。
随后,他带着团队乘胜追击,开发出一款专供江大学生使用的软件App,从吃喝玩乐、学习社交等各方面提供综合性服务,通过这种“双打”模式,牢牢抓住当地的年轻消费群体。
赚得第一桶金后,靳俊没有因此消停。那一学期,他有三门课程挂科,他一边忙着补考,一边又和团队打起了“大学生旅游社交”的主意,并借此获得300多万元的风投。大三下学期,他带上这一创业项目及筹集资金,和三个同样还未毕业的同学前往北京闯荡。
在北京创业3年后,虽然公司每月业绩成倍增长,可靳俊还是感受到事业陷入瓶颈期。恰逢杭州楼友会创客商务有限公司向他抛来橄榄枝,聘请他主要负责集团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的众创社区(孵化器+众创空间+标准产业园)整体运营工作。
靳俊是镇江人,他知道和北京遍地是机会不同,当地产业链以传统农业和低端加工制造业为主,创新载体空白,整体创业态势省内靠后,在这里开拓众创社区,无异于“拿脸撞墙”。但他那颗躁动的心,一直在怂恿他能行。经过几番权衡和挣扎,他决定遵从内心的渴望,从北京回到家乡,向高难度的“二次创业”发起挑战。
从零开始想办法干起来
刚“上任”时,靳俊唯一的资源是政府在郊区提供的一栋闲置大楼。
丹徒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管理中心主任陈曦一度害怕靳俊会跑掉,“那里除了荒地,周边什么都没有,就是吃个饭也得开车找20分钟,90后哪里受得了”。
在这样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靳俊要用最穷的办法,快速打造出一个吸引年轻人入驻的创客集聚地。
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是提高知名度的第一步。
第一届比赛的最高奖金仅为5000元,只有5支队伍参加。但靳俊如获至宝,赛后他坚持为参赛队伍寻找行业先行者,在运营、管理、规模拓展等多个方面介绍经验,对接客户资源,最终使得两支创业团队成功落户。
靳俊还会“蹭”别人的项目四处参加创业比赛,借此招引人才。
运营经理吕伟伦发现,靳俊会全程站着看完比赛,认真聆听每位路演选手的演讲,生怕错过一个有潜质的项目。吕伟伦对此深表赞叹,“比赛结束后,他还要和获奖选手逐个进行深入交流,为日后招引打下基础”。
渐渐的,也会有初创企业主动找上门。
江苏灵眸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CEO张政是个创业新手。去年,工作刚满一年的他从原单位发现商机,当即决定辞职创业。然而当他满怀信心地拿着产品去找客户企业时,竟接连被10家企业拒绝。走投无路之下,他找到靳俊帮忙。
没有现成的客户资源,靳俊就带着张政一家家企业去跑。张政记得,有次两人冒着大雨来到一家化工单位,接待人员一直对他们冷脸相对,但靳俊始终微笑着尝试沟通,经过一番努力,两人最终得以与公司负责人见面洽谈。
“‘从0到1’的过程是最难的,靳总却总会用积极的状态从困境里突围而出。”张政感激地表示,在靳俊的不懈“张罗”下,他的公司终于拿到了第一笔30万元订单。现在公司已经有了稳定客户源,年营业额达到400万元左右。
实现1到N快速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