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在哪里创业
作为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总体形势良好,但也遇到一些需要突破的瓶颈问题,需要从队伍建设、体系构建、平台打造、活动开展、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改革或改进。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五个突出”,突破瓶颈问题,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实效。
突出队伍建设,打造创新创业教师团队
理论水平高、实践性强的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
一是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立足校内,深挖潜能,以校内各专业的中坚力量和教学骨干为核心,组建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团队和创业项目校内指导教师团队。
二是引进具有理论、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教育校外企业导师。聘请优秀校友、企业家、创业培训师、创业成功人士以及专家学者兼任创新创业导师,对有创业意愿、创业项目以及初创企业的学生进行“1+1”指导帮扶。
三是着眼长远制定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选派教师参加定向培训、交流活动、专题进修等,鼓励其考取职业指导师、创业实训指导师、创业咨询师等证书,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素养与能力。打造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与服务队伍,实施高级访问工程师计划、金牌教练计划等,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素质。
突出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是探索创新创业人才“三全”培养新模式。实施“大一着重激发意识,大二着重提升能力,大三着重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构建“每周、每月、每年”步步衔接的创新创业实践时间链,实现创新创业实践“全链型”;校政携手提供政策支持,校企合作破解资源困局,实现创新创业孵化“全方位”支持。
二是构建“进阶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一阶”为创新创业通识模块,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基础”作为公共必修课,自主开发校本特色选修课程,适当引进在线通识课程;“二阶”为创新创业孵化模块,面向有创新创业兴趣的大二或大三学生,针对初创企业可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常见问题,开设“新产品开发以及试销”“市场营销策划”等专业课程供学生选修;“三阶”为创新创业精英模块,面向正在创业的学生,开设“运营管理”“企业风投”等高级课程,引导学生运用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开展创业实践。
三是探索“五维度”学分制。为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对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创业实践以及获得专利等进行量化评价,设立“创新创业必修学分、专业创新选修学分、跨专业互认学分、实践成果冲抵学分、孵化项目奖励学分”的“五维度”学分制,量化评价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突出资源整合,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教学资源缺乏是制约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突出瓶颈,职业院校要按照共建共享原则,整合校企优质资源。
一是与当地名优企业共建众创空间。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发挥校企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优势,为学生把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产品提供场所及多元化指导和服务。
二是开放共享校内资源,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依托校内专业实训室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育基地,开发和完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内容,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训练,扶持学生组建创业工作室,开展创业训练和实践。
三是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技术创新资源。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研发、生产工艺改进和实用技术攻关,通过借智转型、借力升级,校企共建技术创新中心,师生组建创新团队,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攻关提供支持。
突出专业特色,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创业潜能和就业激情的重要途径。
一是构建“3+1”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3”为社团活动、专业实践、竞赛活动,“1”是基于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实战。通过社团活动初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精神,通过专业实践培养专业核心应用能力,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创新创业梦想,通过任务项目驱动培育创新创业团队。
二是创设创新创业社团品牌活动。广泛成立创新创业社团,每个社团均设立必修学分,并配备指导教师和下拨经费。打造“创新导航月”“创业培训周”“企业家论坛”“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运会”等学生创业交流平台与品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