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工商联副主席的励志创业梦!创业
励志的人生从来不缺少精彩。19岁时,拿着爷爷卖牛的钱,潘显军走进大学校园,一年后,他却放弃学业,只身南下打工。20多年来,他白手起家,带领着一帮小伙伴闯出一片天地,创立多家企业,年产值逾3亿元。从上不起学的农村娃,再到乡邻眼中身价千万的“土豪”,他说,这算不上传奇,他与别人的一点点不同,也许在于从小他就是一个目标明确并为之努力奋斗的人。打工不是为了打一辈子工,他的心中一直住着个创业梦。
中断学业南下“淘金”
1973年,潘显军出生在湖南省武冈市的一个小山村。19岁那年,他考上了省内的一所大专院校,成为村里人人称羡的大专生。然而,临近开学之际,全家人却为潘显军每年1300元的学费犯了愁,最后还是爷爷狠狠心卖了家里最后一头牛才算勉强凑够学费。
尽管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求学机会,但潘显军却不得不面对日益窘迫的现实。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已上了一年大专的潘显军毅然决定放弃学业,外出闯荡,打工赚钱。
潘显军打工的第一站是广州。那是他第一次出远门,揣着一张大专结业证,下了火车,他径直来到南方人才市场找工作。幸运的是,在广州没几天,他就在白云区石井街一家箱包厂找到一份储备干部的工作,月薪350元。
“储备干部,刚开始我还以为做干部呢,原来就是打杂的。”忆及往昔,潘显军不免失笑。三个月后,他被分配到办公室做采购。又过了三个月,不安分的潘显军炒了自己的鱿鱼,放弃国企的安稳工作,跳槽到东莞一家贸易公司做业务员。
说起来,这家贸易公司虽小,经营的项目却五花八门,除了帮人租房子、找工作,还批发小商品来卖。潘显军告诉记者,那时一天经常是连轴转,忙得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早上去电线杆上贴求职广告,晚上继续再贴房产广告,偶尔还兼职去卖桶装矿泉水。
不做大厂长,去做小厂长
在贸易公司,与外人经常打交道的经历,历练潘显军的口才,性格也变得外向开朗起来。1995年,潘显军应聘进入凤岗镇一家港资厂。
这是一家规模颇大的塑料制品厂,最多时厂里有4000名工人。在这里,他沉心静气,一干就是五六年,从最简单的包装组长做到课长,再到厂长助理,最后到手下管理着700多人的分厂副厂长。
2000年的一天,潘显军去广州一德路的塑胶制品市场考察,机缘巧合下,结识了广州一名本地老板。这个老板很欣赏他,有意邀请他到自己的厂里当厂长。
这家塑胶厂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濒临倒闭,全厂员工不足300人。老板说,每月给你开2000元工资,如果你能把厂救活,每年给你分红。
他在心里盘算着,原厂一个月工资有三四千,但公司规定他只管生产和品管,却不能涉足最重要的营销一环。在这个小厂,工资虽然少了一半,但业务、生产、物流、采购由他全面一手抓,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厂之长”。潘显军思虑再三,决定接受这份挑战。
说干就干,没了心理包袱的潘显军大展拳脚,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在他的努力下,工厂第一年就止亏为盈。
创业最穷时账上只有100元
2001年,潘显军所在工厂由广州搬迁到江门新会。此时的潘显军,已在这家塑胶厂工作了2年。两年来,潘显军不仅将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还给自己勾画了一幅创业的蓝图。
“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个创业的梦想,这个梦想从我打工的第一天起就有了。”多年来,潘显军一直为自己的创业梦努力奋斗,此刻,时机似乎也已成熟,懂生产,善管理,有客户以及开发客户的经验,辞职当老板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2003年5月,潘显军拿着从亲戚朋友处东拼西凑来的30万元,带领着一帮小伙伴们在古井一栋废弃的只有2000平方米的厂房内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万事开头难。开始时,由于起步资金少,在创业的第一年公司就遇到一个大难关,差点倒闭。“最穷的时候,账面上只剩下100元”,直到一个客户提前付了一笔5万美金的货款才算救了急。
客户的雪中送炭,让他感恩在心,多年来潘显军一直奉守诚信经营之道。据了解,公司客户中不乏跟了他十年之久的老客户。后来他扩大投资,资金短缺,供应商主动把月结时间延长一倍,他认为这都是长期信任的结果。
2009年,羽翼渐丰的潘显军收购了原来广州老板在三江镇因经营困难已停产倒闭的塑料厂,同时接收了原厂的200多名工人。此举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一致赞誉。2011年,潘显军建立新厂房,从以前只做塑料成品,到现在自购原材料生产塑胶薄膜,进一步完善了产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