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努力就有回报!只有梯子搭对了墙,努力才婴儿
勤真的能补拙吗?
努力就一定有回报吗?
付出一万个小时就可以成功吗?
其实,我们都错了!
“付出不一定有回报,只有梯子搭对了墙,努力才有意义!”
一直以来,每逢我打车,都有和司机攀谈的习惯,一来是想打发乘车时过于安静的尴尬,二来也是为了用闲聊的方式,环节缓解司机们在开车时,因久坐带来的腰腿不舒服。
记得有一次我乘坐快车时,司机抱怨自己在这个领域太难,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工作到1、2点,即便时间周期不短,一个月下来也不怎么赚钱。
整个路途中,他一直在告诉我他特别努力,也特别勤劳,但是最终付出与回报根本不成正比,这让他心里特别不舒服。
我坐在后排听着他的叨唠,也明显能感受到他因为这个情绪引发的恶性循环。
因为盲目的勤劳,这位司机在付出更多努力,没有同比产出更多收益时,开始心态愈发低落。
当心态发生改变时,他的大脑思考力就不再纵观整个问题的全局,而是把所有的关注点都聚焦于自己的回报和身体损伤上面。
最终引发了恶性循环:
第一种负循环可能是:
勤劳—反而收益低—心情不好—加量勤劳—收益还是低—心情很不好……
而第二种负循环:
勤劳—收益低—鼓励勤劳—收益改善—松懈—收益低—鼓励勤劳—收益改善……
两种结果:如此下去,都是心力交瘁。
无思考的过度勤劳,并不能让人收获更多,相反的,它不仅会把人带入一个恶性循环,甚至在后期,极大可能让人被迫出局。
因为,社会根本就不是一分耕耘,就能获得一份收获的。只有那些既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努力,又懂得借助社会、借助外界力量放大自己努力的人,才能取得更大的回报。
同样是做专车的司机,他却做得又快乐,收益更高。
我认识一个过去开服装贸易的老板,因为疫情,这位老板去年开始做专车司机。
但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是,这位朋友是以“乘客就是朋友”的方式来看待这份工作,最终也是靠锁定人群、时间、区域实现更轻松快乐赚钱。
听朋友说,一直以来,只要有人乘坐他的车,他从来不会因为个人的原因板着脸,每一个上车的乘客都是他的朋友,只要上车,他都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哪怕一个微笑,一个攀谈…
出于帮助人的心理,这位朋友做专车一个月左右时间,就踏上了时间和回报的正循环。还通过这份工作认识了各个领域的朋友,甚至为他的企业去年接了一些不小的订单。
因为朋友的热心和善良,他认识了一位经常需要搭车的老师。老师后来不仅加他好友经常电话联系搭车,还把他所在学校老师们每天需要搭车的时间告知了他。
通过这个讯息,他可以在固定的时间获得接送老师的订单,而老师也适当的解决了高峰期打车难的问题。
不仅如此,他还通过参加驾考的乘客,了解了驾校学员每天训练时间的周期和训练地点。
在固定的时间,用善意的等待,得到了考驾照里不同人群的信赖。
通过帮助上班妈妈解决无法接送孩子的问题,他还认识了一群需要帮助接送孩子的母亲,哪怕帮助送被子这样的小事,他也尽心尽力去帮助完成。
这种与人为善,最终引发了一种良性循环:
善意—回报—善意
因为他的善意,他得到了别人的回报,当这种回报产生时,他会更加善意—收获更多的回报……无限正循环。
这两个真实的案例中,两者的差异可以想象,因为思考力的不同,盲目努力的人不一定有回报,而有目标为导向的人,努力换来的回报,却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