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观后感婴儿

/ / 2015-10-25
之前看了《小别离》、《小欢喜》,最近《小舍得》也上线了,虽然还没有看完,但已经赚取了我不少眼泪,因为太...

之前看了《小别离》、《小欢喜》,最近《小舍得》也上线了,虽然还没有看完,但已经赚取了我不少眼泪,因为太贴近现实了,看到剧中的孩子和父母犹如看到了我们自己。

三代人的爱恨纠葛,三个正要步入小升初的孩子,三个不同环境中成长的父母。虽然上演的是故事,但却那么能引起心灵的共鸣。

父母爱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但爱的方式却不一样。

虽然爱的方式不同,但在遇到孩子的学习问题,似乎家长都是一样的着急,即使开始佛系如夏君山和南俪,也不得不在大家都在补课的大环境中改变自己的想法。

我很喜欢夏君山和南俪的理智,还有在家庭生活里的那种和谐,高知家庭那种氛围给了孩子阳光的童年。

因为夏欢欢的考试成绩不理想被人嘲笑,孩子很不开心,在自己的强制要求下也进入到补习大军。在辅导过程中,那么好脾气的夏爸爸也是忍不住发火,可见家长辅导学习就是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应了网上那句“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辅导作业鸡飞狗跳”。

夏欢欢是在无条件的满满的爱中成长的,虽然她很有上进心,也很想提高成绩,但经不起挫折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被父母保护得太好。甚至怕孩子太辛苦,夏爸爸亲自当起了学生去帮孩子听课,所以孩子遇到一点问题就会情绪失控大哭起来,完全没有抗压能力。

颜子悠在我看来其实很优秀了,我甚至想如果我家孩子能学习这么优秀自觉,我觉得想玩什么都不在话下了,何况踢足球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好事。

但田雨岚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她好强、好面子、好攀比、爱出风头、异常敏感,尤其注重分数,这和她小时候的成长有很大关系。

她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把原本爱学习的孩子弄得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孩子在家长会上发言时说道:“我觉得妈妈不爱我,妈妈爱的是考满分的我。”最后哭着喊道:“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怎么就那么难呢?”当时就没控制住眼泪,孩子脆弱的小心灵如果不是太受伤,怎么能说出这么伤心的话来。

每次看到颜子悠无措地抠着手,就能体会到孩子那种紧张的压力,长期在这样的压力下,孩子的心里崩溃只是一个导火线的事。

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越是强势的妈妈越是容易让孩子内向孤僻,越是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田雨岚的强势和敏感不光体现在儿子身上,在对钟老师的问题上,对公公婆婆的问题上,对南俪的问题上,都表现地很明显,而最后为了孩子的事情又不得不低头。

她是一个内心脆弱的人,因为脆弱所以敏感,因为好强所以强势。

她又是一个很辛苦的人,每天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揽在身上,随时都可能为了自己那点好胜心对南俪充满戒心。

因为自己小时候的不容易,也因为妈妈的婚姻关系,她应该心里是有些自卑的,所以总要拿自己的孩子去比,看着她真心很累,但又很不喜欢她总是拿孩子来炫耀的样子。

剧中的钟老师说实话其实是个很爱孩子、很爱教育这个职业的优秀老师,却因为田雨岚的不忿而离开学校,当然也有一部分因为他自己的倔强。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多的也看到了颜子悠的内心纠结和压力。

米桃真的是一个非常聪明、自觉性很强又很懂事的孩子。然而城市里的竞争和攀比真的很疯狂,拼孩子比孩子的时代感觉人心变得很不单纯。

即使那么优秀的孩子,父母再困难依然把她送进了补习班。如果米桃没来到城市,或许她一直还是那个优秀聪明的孩子,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努力的轨迹去奋斗,没有攀比也没有那么大压力。

当了父母后发现,很多家庭矛盾都来源于孩子,而现在的孩子又何尝不是承担太多,下了课被拉着上各种各样补习班的比比皆是。

孩子本应是享受无忧无虑童年的年纪,却因为有了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和家长的攀比心理而奔波于各种课外班,没有时间娱乐,没有时间休息,甚至没有足够的睡眠,就像一个被不停抽打着的陀螺,只能不停地转着。

家长们每天围着孩子转,焦虑暴躁,没有了冷静淡定,孩子们也没有快乐。

成年人的世界总觉得生活太累了,孩子何尝不是,负担增多了,快乐变少了。

其实不是快乐变少了,而是快乐的门槛被提高了,变化的,是我们的社会环境和自己的心境。

孩子的教育问题自然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但是我们要不要为了那些短时间可见的分数而对孩子拔苗助长呢?

成长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每个孩子的智慧也不是等同的,剧中的老师有句话说:大部分孩子最后都归于平庸。我很有感触,只是家长们没人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

焦虑的是父母,被学习压垮的是孩子。

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呢?给孩子成长的时间,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童年真的不比学习成绩重要吗?

虽然生活不简单,但我们可以简单应对。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

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道: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去,循环往复。

很多时候我们对季节的感知,仅仅来自于衣服的变换,而忘了好好感受四季。

而现在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ta们对童年的感知仅仅是穿梭于各种补习班,而忘了童年是什么滋味。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