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点,5岁儿子躲在厕所,拉开门后,我泣不成婴儿
凯叔育儿(ID: yuerjinhualun)
最近,我工作上不是很顺利,心情极差,和老公也时不时地斗嘴争吵。
儿子又非要缠着我抱他出去玩,只要我一拿起手机回消息,他就过来抢;
我在书房里处理事情,他就在门口疯狂拍门,不停地喊妈妈。
一气之下,我对着孩子怒吼: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再这样我就把你丢到大街上了!”
“砰”地一声关上门,孩子消停了,我的世界也安静了,我本以为这事就这样过去了。
凌晨一点半,我隐约听到厕所里有动静,亮着灯,门也紧闭着。
打开门之后,眼前的场景让我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儿子在洗衣服,比他人还宽的盆子旁边还放着一小摞衣服。
我问他:“你大晚上不睡觉,这是在干嘛,明天不要上学了吗?”
儿子小声地回答道:“我乖一点,妈妈就不会和爸爸吵架了,也不会不要我了。”
从5岁儿子的嘴巴里听到这一番话,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若不是这一次的意外撞破,我可能永远也不会意识到,竟然是我们无意间的行为与扎心话语,在无形之中摧毁了孩子的安全感,让他产生了即将被抛弃的感觉。
那一刻,我也瞬间醒悟,孩子的每一次打扰,其实都是在呼唤我们的关注。
01
这样做,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过,人是家庭里塑造出来的。
孩子的年龄越小,其安全感的状态越重要,但很多父母会在不经意间,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在《爸爸去哪儿》中,郭涛的儿子石头因为一天没吃饭很疲惫,不想表演节目。
而郭涛完全不顾手上打了石膏的儿子喊疼,硬是把他推到门外去:
“我给你3秒时间,你还参加节目吗?不想就去外面待着!”
再次打开门的时候,石头害怕极了,低声啜泣,无论爸爸说什么,都是一连串的“好好好”。
后来,当村长询问石头:“你觉得爸爸爱你吗?”
石头犹犹豫豫地回答:“有时候会爱我吧……”
村长疑惑:“有时候?还有时候不爱你吗?”
稚嫩的脸庞上,难掩落寞的神色:
“不爱我就是不理我嘛!”
在一个6岁孩子的眼里,父母的不理睬就等同于不爱自己。
当孩子无法与父母产生情感联结的时候,又有什么底气去展现自我呢?他的心里只剩下深深的恐惧和被遗弃感。
我们应该明白,有形的门容易打开,但孩子那无形的心门,或许正在慢慢地关闭起来。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从父母的言行中获取的,更需要从父母释放的爱意中去感受的。
倘若孩子总是生活在父母糟糕情绪、矛盾并发的环境下,久而久之,孩子一定会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感,甚至连长大后,不管待在什么环境都容易极具焦虑与不安。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6岁的男孩亲眼目睹爸爸妈妈吵架,动手。
男孩哽咽地说:“我都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他们不管孩子伤心,自己吵架去,我都不知道我爸爸妈妈怎么想的……”
说到动情处,男孩嚎啕大哭,指着父母相互依偎的婚纱照说:
“我的梦想是爸爸妈妈能重新回到照片上的样子。”
家庭不是战场,无论父母哪一方的胜利都不是荣耀,因为最后孩子的“安全感”一定会输个精光。
02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后来都怎样了?
那些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父母给予的充分安全感的孩子,长大后都变成什么样了呢?
《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为我们总结出了22个特征:
有时会感觉与家人和朋友格格不入;
对不依赖他人感到骄傲;
不喜欢求助于他人;
朋友或家人会抱怨你冷漠疏远;
你感到还没发现自己生命的潜能;
经常希望自己独处;
暗暗地觉得自己可能是个骗子;
在社交场合中会感到不舒服;
经常对自己失望或生自己的气;
对自己比对他人严苛;
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并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12. 比起人,更喜欢动物;
13. 经常无缘由地觉得暴躁、不开心;
14. 不清楚自己的感受;
15. 分辨不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16. 有时感觉自己是旁观者;
17. 相信自己是那种很容易过隐士生活的人;
18. 很难让自己冷静;
19. 总觉得有什么拖你后腿,让你无法活在当下;
20. 会感到内心空虚;
21. 隐隐地觉得自己有问题;
22. 很难自律。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可能会过分地懂事,也可能走向另外一个“反抗”的极端。
北大男生王猛(化名)成绩斐然,本科毕业后又考上美国排名前50名的名校研究生。
他写了一篇15000字的自述,让人心疼:因为家庭环境不好,导致他不容易合群,动手能力不好又总被嘲笑。
当他向父母求助时,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却迎来了漠视,以至于他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是否配得上成功?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心理挣扎后,他选择与父母决裂,希望再次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