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留守儿童被手机“锁屏”婴儿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不少人记忆中的童年是这样的:一群小伙伴抓鱼摸虾,爬树摘菜,在大自然里放飞天性,玩得不亦乐乎。而如今这样的场景再难寻觅。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许多农村的孩子是在手机陪伴下度过的,三三两两的孩子们蹲在墙角拿起手机一起玩游戏,废寝忘食沉迷期间,令人惊诧和揪心。
一边是触网早,据中科院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显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一边是脱网难,有记者调查发现,农村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现象愈发严重,有的孩子甚至借上网课、做作业之名欺骗家长,以达到长时间占用手机的目的。不少农村家长由于缺乏防沉迷意识和手段眼看着自家孩子被“网”住而无计可施。
技术是把双刃剑。一块小小屏幕可能会成为农村孩子获取海量知识突破阶层的神器,但也可能成为毁了农村孩子的利器。不可否认,网络的虚拟世界承载了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心理需求和娱乐需求,但是另一方面,过度沉溺于游戏,也造成他们对学习知识的厌弃惰怠和精神世界的荒漠化,让他们的快乐童年从此被手机“锁屏”。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沉迷手机给孩子带来的潜在伤害值得警惕。根据相关数据,近年来农村学生近视率快速上升,已开始超过城市。而导致这一问题的罪魁祸首就是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沉迷电子产品还会影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能力。当只有虚拟世界能够带来快乐,孩子们就会变得自我封闭,不喜欢与外界交流。留守儿童普遍比较自卑,性格孤僻,沉迷电子产品势必进一步加剧这些问题,造成恶性循环。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乡村精神文化的丰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长久的内生动力。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办法措施,从技术层面对少年儿童上网作出明确限制。父母应该加大对孩子的监管力度,引导他们适时适度使用手机,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不让手机成为孩子唯一的陪伴。学校可适当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减少留守儿童在手机上耗费的时间。同时,定期安排学校老师前往留守儿童家中开展心理辅导,并适当对留守儿童的监护长辈普及新技术,进一步形成监管合力,帮助留守儿童从手机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