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终于忍不住了,哭着说:“生我的时候有没婴儿
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优秀的人,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殊不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用言语压垮孩子内心那一道脆弱的防道线,苦的永远是孩子。
01
邻居家赵阿姨的孙女,每次我女儿跟她孙女打招呼的时候都不敢说话,唯唯诺诺地躲在赵阿姨的身后,一次,我笑着跟女儿说道:
我们要主动跟小姐姐打招呼,然后跟小姐姐握握小手,做好朋友。
这一下可把小姐姐吓哭了,难道是我长得吓人了?
连忙跟小姐姐道歉,希望不要吓到她。
赵阿姨说:我家孙女萱萱,比较胆小内向,四岁了还不会开口说话,这可愁死了!
听到这,我心里挺诧异的,毕竟跟她同龄的孩子都能自然地交流,有的小孩还会英语,有的小孩一直说个不停。
那有没有去看医生?我问道
赵阿姨说着,看了,医生说这个情况比较复杂,存在自闭症的现象,要去心理课程去引导,孩子的爸妈从早到晚的工作,平时我有时间了就带孙女萱萱去看,周末的时候孩子的父母也会带去心理辅导。
02
言语的魅力是一把双刃剑
跟赵阿姨的交流中得知,原来赵阿姨刚上来一个月的时间,跟儿子儿媳妇在一起生活,顺便帮忙照顾孙女,可没有想到孙女现在这个样子,心里不是滋味。
到了晚上,我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忽然听见隔壁邻居家萱妈大声地对萱萱说道:
“这个东西危险,你不要动,动就打你”!
“你怎么那么笨,都那么大的人还不会叫爸爸妈妈”!
“你看你吃个饭,满地都是饭,不要吃了”!
那一刻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萱萱的自闭症一直没有好的原因了,有些话,看似跟平常没有两样,但是这些话,无形中就像一把钝刀,慢吞噬孩子的内心。
03
我们这样的家庭出了学习不好的人,拿出去怎么看?
最近刷到一个视频《茉莉的最后一天》,看得我既沉重又压抑的!
林茉莉和林可莉是一对姐妹,母亲是留洋硕士,父亲是系主任。母亲对姐姐茉莉的学习要求严苛,茉莉自小活在妈妈的威胁和安排下,被塞入模型中的成长、无助、最终茉莉在一个普通的晚上跳楼自杀。
盲目的母亲不相信茉莉死得单纯,通过读取茉莉记忆的方法,得知了茉莉的写作才能和确诊已久的抑郁症;同时她将期望与重担压在了学习较差的妹妹可莉身上。
妹妹可莉的考试,三科不及格,妈妈命她跪下,并对她拉拉扯扯;妈妈又开始唠叨:“要不是生了你们,我现在也是个教授!”
终于受不了的可莉爆发了,说出了叛逆的话:“你以为我们愿意被你生出来吗?你要生有问过我们吗?”
许多父母把自己期望或者把自己未完成的目标寄托在子女身上,每次都夸大其词的强迫孩子不愿意的事情,最终给双方给来伤害。
04
好的父母,嘴上都有一条拉链
记得升中学那会, 我不敢说英语,每次英语老师准备要提问的时候,我心里就默念不要抽到我,千万不要抽到我,然而越是这样子想,每次都抽到我,最后被罚站一节课。
英语老师打电话跟我妈妈说:“你家女儿每次上课都很认真,但是提问回答就不说话,私下问也不敢说。”
妈妈说:“英语老师刚才跟我说,你其实比班上的同学还要有天赋,如果你可以跟着英语老师念出来,你就是第一了。”
听完后我觉得老师那么器重我,激动地拿起英语课本一个一个发音的读,一个个读十遍。
在课堂上,因为我发音不标准,掺杂浓重的口音,同学们都笑话我。
我哭着趴在桌子上哭起来,一整天不开心!
晚上的时候,妈妈跟我说:“你已经很棒了,你看爸爸妈妈都不会,如果你再努力一点,超过一个同学就可以了。”
往后的日子里,无论有什么困难,想到的都是妈妈那句“再努力一点”,我就可以超过班上的一个同学了,英语老师看到我的变化,课后找我练习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