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种能力,是在抓握敏感期中建立的婴儿
生活中我们能经常能看到心灵手巧的孩子,能做出精致的手工作品,能画出想象力丰富的图画,作业也能写的很工整,家里也收拾的井井有条,不管做什么,都能做的快速而且标准。可是有的孩子就正好相反,对于要完成的工作,总是草草了事,不能精确的完成。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主要的原因要归咎于6个月左右的抓握敏感期的时候,有的孩子得到了足量的针对性训练,有的孩子缺少足量针对性的训练。
当婴幼儿第一次有意识的向外界物体伸出他的手时,他对世界的探索就开始了。当一个儿童能自由使用他的手时,手就成了智慧的工具(人有两样东西和智慧紧密相关:口与手)。
一般婴儿在6个月左右会出现抓握敏感,这个时候的孩子有几个特别明显的外显现象:
1、扔:特别喜欢用手拿东西,拿到就扔。玩具,弹跳球等,都是他选择的对象。玩具在被扔出去后,在滚动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视觉追踪能力的发展,有利于眼部肌肉的锻炼,未来读书写字不容易跳行漏字。如果扔出去的东西能还能发出响声,孩子会更开心,这样还有利于孩子听觉系统的发展,有助于辨别音质音源,未来会对声音比较敏感(汽车的声音,乐器的声音,人的声音);在扔的时候还锻炼了上肢肌肉的张力。到一岁左右的时候,宝贝就可以控制自己的力度了,往哪个方向扔,扔多远,就可以自己掌握了。
2、抓捏:到八九个月的时候,宝贝喜欢抓一些粘稠的东西,反复抓捏,然后放进嘴里品尝,这是这个时期孩子最喜欢做的,比如抓草莓,香蕉,蛋糕,面条等容易被抓住、并容易被改变形状的一些软粘的物品,这实际是一种智能活动。锻炼宝贝的手眼协调能力,可以很准确的把东西送进嘴里,口与手的物质探索可以同时进行, 宝贝以后再看见这些东西就知道是可以吃的。随着能力的慢慢提升,宝贝从一把抓,三指抓,二指抓,宝贝的五指会越来越灵活。
3、撕:撕也是这个时候孩子比较喜欢的事情。书本,报纸,能够到的都给撕了,我们不要阻止孩子撕东西哟。撕的过程,锻炼了孩子的五指灵活度及五指的抓握力,物质探索,有利于手部的锻炼,比如手工精细,握笔写字,画图等。
抓握敏感期一开始,宝贝就开始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手就成了身体功能中最伟大的智慧工具。抓握敏感期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奠定的能力基础主要有:
1、手指抓握力提升;可以增加手指的力量,有利于上学以后握笔写字;拿在手上的物品不容易掉落。
2、手指分化会提早成熟;对手部操作的精细度有帮助,比如用筷子,系扣子等都能很快学会。
3、对物质属性的观察和了解增加;手能感知物品的软、硬、凉、热等。有利于控物或主宰事物的能力的发展
4、手腕的灵活度得到相应的锻炼;对手部的工作更能应对自如,比如:抛物、接物。
5、视觉追踪的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有利于视觉聚焦能力的形成,上学以后,读书写字不容易跳行漏字,眼睛不容易累。
6、最早的视觉空间感和对空间的感知开始发展。有助于孩子独立在各种空间里的自由活动。
如果抓握敏感期被充分满足,到1岁多的时候,孩子双手就已经能做一些简单的精细了。自己会把糖纸剥开,把糖放进嘴里,会把纸对折,会试着学穿衣服,学着用筷子,会把纸揉成团,会把积木简单的垒高,等等。并且能够专注15分钟以上从事一件静态精细的活动。
到2岁多的时候,会自己拧瓶盖,会画直线、会用勺子自己吃东西、会自己穿脱袜子、会自己用绳子串珠等。
到3岁多的时候,就会用剪刀剪纸了、会用筷子夹菜了、会自己穿衣服、能完全自己吃饭了、能与人玩抛接球的游戏。
到4岁以后,孩子的自理能力会越来越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收拾自己的玩具、书包、会画简单的图案,折纸、开始有运笔意识,为上学以后的握笔写字做准备。
抓握敏感期充分被满足的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后,不论是拿笔画画或拿剪刀做手工,其动作的学习速度和灵活度,都会比没有经过抓握敏感期的孩子高很多;同时,在生活自理能力上,例如:学习拉拉链、扣扣子也会发展得比较快。尤其是进入幼儿园以后,所有能力都汇集在孩子的精细动作表现上,经过抓握敏感期训练的孩子,在动手能力上很容易取得成就感,因此孩子会更乐于自己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