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博士生在家啃老,父亲痛心,博士生:我啃老婴儿
他们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培养长大,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送他往更高深的地方进行钻研深造。就等他学成归来,能为家里增光添彩,改善家里现有经济情况。
但这里要说的是,37岁的博士生吴兵读完博士以后回家,却让他父亲吴大爷伤了心。在吴兵完成读书生活后,他便选择回到了家里。
老俩口本以为儿子能够出人头地,找一份体面的好工作,兢兢业业,每天认真努力地上班。可谁知道,儿子一回到家,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躺在家里专心地过起了啃老生活。
37岁博士生在家啃老,父亲痛心,博士生:我啃老是有原因的
父母起早贪黑,含辛茹苦地照顾他,周围亲戚也砸锅卖铁支援他读博士,谁能料到学成回来,竟然躺在家里等父母养他!一个读了博士的人,怎么会每天躺在家里混吃等死呢?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呢?
吴兵出生在一个贫困偏远的山村里。他是从这个小山村里走出去的,唯一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吴家家境很贫寒,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家里一直靠种地养活一家。吴兵从小就非常聪明,机灵乖巧,上小学时老师都夸他成绩优异,是好学生的代表。
经过调查才知道,原来吴兵一直欺骗着家里人。其实他根本没有完成博士的学业,提前就肄业了。他回家里骗父母说完成了博士的攻读,也是不想让家人操心。
吴兵本也想外出打工,但是他有一个非常严重的毛病:长期失眠。但是,他在和父母说了自己的毛病后,父母却非常的不理解他,认为他就是偷懒不愿出去工作。
他们觉得,失眠这个问题,也是他长期夜晚看书留下的后遗症,根本不是大问题。他多次和父母沟通未果,索性就待在家里,混吃等死,反正父母也不会不管他。
除开失眠问题不谈,难道是他没有拿到博士学位,怕被人笑话,丢家里人脸,才不愿意出门工作的吗?
仔细调查后发现,原来困扰他的,导致他不能入睡,不能出去工作的原因,竟然是和他同学有关。上初中时他曾经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被诊断得了抑郁症,不过后来通过自我调节和学习过渡,情况好了很多。但还是留下了后遗症——心理建设比较脆弱。
在四川读博时,寝室有一个室友,总是不让他睡觉,一入睡就把他吵醒,老欺负他,导致他好几天,都只能睡两个多小时,最后身体和心理被双双击溃。回忆起这个同学,吴兵总有种莫名的恐惧和害怕,所以他提前申请了肄业,博士生涯戛然而止。
我们应该怎样学会克服与人接触的内心障碍
1. 尝试与父母建立简单的沟通桥梁,分享自己遇到的日常事务;学会讲述与分享,就是跨越内心障碍的第一步。
2. 尝试将自己内心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写文章能够平静内心,也能给予自己思考和反省的机会;
3. 尝试与周围人同处一个地方,并锻炼自己勇敢与他人进行寒暄问候,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克服内心拒绝接触他人的毛病,一定要多主动与人交流。
父母缺乏沟通理解,也是重要原因
其实除开吴兵自己的心理疾病,缺乏父母的理解和两代人之间的良好沟通,也是造成现在这个结果的原因之一。
父母是孩子人生课堂中的引路者和倾听者。孩子在成长路上的每一步每一件事,都需要父母积极的肯定和理解。与父母沟通,孩子能听取父母的经验教训,从而避免犯错。
孩子在遇到事情时,与父母进行沟通,并且父母对孩子的选择与结果表示理解,这样孩子心里才会觉得自己有依靠,有一种家的安全感。
家永远是你的避风港。如果孩子遇到的事,他心里承受不住,向父母倾诉,父母却对之不重视也不理解,那孩子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孤寂感,好像家并不能给他以安全和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