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孩子好,家长要“舍得”让他们吃4种苦,每婴儿
文/ 兰妈谈育儿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曾说:“劳动和挫折最能体现教育意义”,若想孩子成材,吃苦教育也是孩子成长中的必要历经,都说「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每一份顶端荣耀背后都有很多看不到的心酸历经,而「吃不得苦的孩子」可能连历经参与的机会都没有。
有家长说:
“孩子看见蟑螂能吓得一天不敢吃饭”
“我家孩子15岁了,至今识不得小麦和韭菜”
“每次出门都要打车,十分钟路程也不愿走”
“娃子这辈子就是来报仇的,整天又吼又骂,把我当啥了”
也有家长说:
“只要一件事没满足、小崽子就能给我闹几天”
“我家孩子见不得别人优秀,嫉妒发狂”
“家里面的电视,沙发,床垫,今年都换了”
“我和我家崽子没法沟通,见面不过三句话就鸡飞狗跳”
……
孩子缺乏见识、认知、经验,又或是嫉妒成性、成长叛逆、不知感恩,其实这些都是他们成长当中比较常见的发育性阶段,想要让孩子在这些阶段中蜕变得越来越优秀,那么家长就要从小培养孩子“小苦不吃吃大苦、小亏不吃吃大亏”的强韧意识,而孩子也只有在该努力的年纪选择吃苦,才能在平凡的岁月里积攒更多可贵人生财富。
论吃苦耐劳的重要性?
我们常常这样去形容年轻时的博弈:“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这句话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努力是为了创造后半生的安逸,其实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如果孩子的前半生选择在父母的怀里衣食无忧,那么后半生就注定要在现实的拷打里经受更多苦辣,哪怕是家财万贯、孩子富有金山银山也总有惨败的那天。
然而,现实生活当中的家庭教育却展现得比较局面,论对孩子的保护,家长是宁可自己尝遍苦辣也不愿意孩子受一丁点委屈,论对孩子的吃苦教育,要么是完全退出不管、要么是让孩子站在雪地里挨冻受苦,其实吃苦教育也罢、溺爱教育也好,凡事都是过满则亏,溺爱要讲究方法才能让孩子迎着幸福快乐前进,刻苦也要有“明智舍得”才能让每一份“哭”化作成长里的财富。
记得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说“每个人的命运馈赠,其实一早就暗中标好了价码…”,这种看似鸡汤论点、其实是最真实的,如果前半生的我们不曾努力平庸地消耗生命,在后半生需要实力去生存的时候你会发现回首之间「自己什么也不是」,也注定要在痛苦挣扎里感受每一份酸涩无比。
不过,很显然现在的孩子们听到这些论点,肯定是听不懂的,但好的父母不是严丝合缝地保护孩子,而是做那个授之以渔的人,吃苦耐劳既是我们稳步前进的机会与能量,那么授之以渔的父母有意识地为孩子制造一些吃苦条件,这孩子的独立人生及吃苦曲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志磨练,能够有效地升华孩子的德行品质、人生境界,包括生活中最基础的生存本领提升。
那么,做个授之以渔的父母需要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哪些吃苦条件呢?兰妈总结了以下4种吃苦环境:
第一种:学习的“苦’
读书学习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成绩也不一定是我们人生的全部,但读书却是我们走向成功、走向世界的最简单途径,曾经看到一条「高空清洁玻璃外窗」的视频,视频中清洁工在认真擦洗工作,而玻璃内景中的消费着则是品味着人生、看着窗外的忙碌。
一时间评论区也跟着众说纷纭,有网友评论“玻璃内的是生活,玻璃外的是生存”,而看似寻常的一句感慨却引起了无数网友的评论:
“一块玻璃隔绝不同的两种人生,里边的不一定比外边快乐”
“窗内的不一定比窗外快乐,可是里边比外边有更多生存选择”
“高空费800+工钱300,干得好可月入3万”
“窗内的有父母扛着,窗外却扛下了一片天”
“外面大叔那么努力,其实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天可以坐在这里面”
“空中飘荡似半仙、一根索绳把命牵,我宁愿孩子现在多吃苦读书,未来可以多一份生存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