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父母的折射」?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否被夸大?婴儿

/ / 2015-10-25
大家好,我是萌妈! 之前后台有很多妈妈问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该如何切断恶性循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

「孩子都是父母的折射」?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否被夸大?

大家好,我是萌妈!

之前后台有很多妈妈问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该如何切断恶性循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将自己所遭遇的不幸统统归咎于原生家庭,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刚生下小萌时,我很奇怪为什么先生会对孩子的「哭」反应过度。

每次孩子一哭,他第一反应就是暴喝一声:「不 软文平台许哭!」即使我一再跟他沟通,哭是孩子的本能和表达诉求的方式,他每次都表示认可和接受;但每当孩子一哭,他下意识地还是那句话:「不许哭!」

直到我们将小萌带回公公婆婆家,小萌一哭,他爷爷立刻非常急躁地吼道:「别哭!你哭什么!」以非常不耐烦的口吻,比我先生的反应还要剧烈。

孩子原生家庭,对他造成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在未来的婚姻生活中,大到价值观,小到生活细节,也都折射出爸妈的影子[1]

我都真切地感到,自己被公公婆 媒体发布平台婆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所折射的先生所影响着。有时候我会跟先生开玩笑,说他像他妈,这时候他又会有些生气,说我像我妈。

他说的也没错。

比如我妈喜欢「推事」,但凡需要付出精力的事她都脚底抹油,这个不会、那个太难、这个不学、那个不做,最后事情都留给我爸;而我也经常会把家务事推给我先生,这个锅底我洗不干净、那个晒衣服我不能徒手够到、这个搬东西我不行、那个买菜我不顺路。

比如我爸一直坚信「经济独立,才有人格独立」,所以我一直非常认真地对待工作,以至于我先生有时候跟我开玩笑地抱怨道:「我要是你老板,肯定也特别喜欢你;可惜我是你老公,你经常把我放在工作的优先级之后。」

我对工作的态度,像极了我爸。

难道,我要对这些原生家庭的折射的影响视而不见吗?《亲密关系》一书中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话[2]:

在所谓的恋爱秘籍中总会出现这样一条:「不要试图去改变对方!」这句话有点合情,但一点也不合理。如果软文网现有的关系你并不满意(这种情况几乎是全部的),你要做的只有:1. 降低自己的标准 2. 换个关系 3. 用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改变自己也改软文推广变对方,使双方达到或超出彼此的要求。

实际上,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可能会分为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是重复上一辈的观念和问题。

比如,那些从小遭遇家暴的人,可能也会成为施暴者,对妻子和孩子大打出手——这一现象被称为家暴中目睹儿童的代际传递[3]。

比如有的人会说,我从小就是被父母打大的,现在不没怎么留下心理阴影?所以,打孩子也是一种管教方式,我的孩子如果出现问题,我也会打他。

另一个极端,则是尽量避免上一辈的观念和问题。

比如,那些遭遇过家暴的人,可能成为完全不对孩子动手,甚至走向娇惯和宠溺。

比如那些小时候对父母极端限制物质生活的人,可能愿意花费大量的金钱在子女身上,以弥补自己童年时的物质匮乏。

我不想去谈「原生家庭到底怎样影响了现在的我们」,而是想探讨「我们如何做,才能超越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这种超越,既不是复制原生家庭的模式,也不是走向另一个阶段的模式,而是让童年的错不再延续。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绝非「唯一的、决定性」的。

如果说孩子在三岁以前仅仅处于家庭环境中,那么家庭对他的影响, 发布新闻平台必然是巨大的。但是随着孩子进入学校,开启自己的社交之旅,他会逐渐认识更多新的朋友,老师,同伴,长辈——这些人和家长一起,共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古有孟母三迁,正是承认非家庭以外的因素也可能对孩子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亲密关系通向灵魂的桥梁》一书中,作者Christopher Moon曾写道[4]:

在进入一段新的亲密关系时,我们 新闻发布网会把过去的旧痛旧伤也一并带去,小时候我们会把没治愈的创伤埋在心底,以免感到痛苦。但这些令人心碎的痛苦,如果不好好的面对和处理可能对我们未来的生活造成影响。例如关于痛苦的经验,常常会让我们产生对自己和世界的一些限制性信念。

比如,在我初一那年,我爸爸曾经非常认真严肃地端详了我的脸以后说道:

「这辈子你想要做个美女是不可能了,努努力做个才女还行。」

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得这句话。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