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家庭教育,离不开这10条常识!家长做对了,孩子将一生受益婴儿

/ / 2015-10-25
孩子一出生面对的就是父母,耳濡目染的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关于外面的世界也都是从父母口中听到的,不知不觉孩子关于...

好的家庭教育,离不开这10条常识!家长做对了,孩子将一生受益

孩子一出生面对的就是父母,耳濡目染的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关于外面的世界也都是从父母口中听到的,不知不觉孩子关于世界观的雏形就形成了,套用一句说烂了的话:“父母什么样子,孩子就是什么 新闻发布网样子 媒体发布平台。”

因此家庭教育当中,对父母言行的要求就格外严格,好的言行才叫言传身教,不好的言行只会给孩子埋下人生走下坡的种子。好的家庭教育,离不开这下面10种法则,做好了,孩子将受益终生!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这条看起来是废话,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但实际上,每个家长都做到了吗?

比如,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任性,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有的家长之间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破碎的、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更要重视对孩子的安慰疏导,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溺爱、过分严厉等错误做法,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有的家长把这种希望都转化为了给孩子的精神压力,却没有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希望。

优秀家长都懂得,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软文推广,给予及时的肯定,告诉他们“干得好”“太棒了”。即使孩子一时没有做好,也要善于用鼓励的话语让孩子看到希望。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激励孩子。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总爱找差距挑毛病。有的孩子平时考试都能考98-99分,家长却非要追究为什么没考100分。这种过于苛刻的高标准、严要求适得其反,会扼杀孩子的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父母有管教的责任

有的家长爱对老师说:“以后就把孩子交给你了!”还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平时对孩子不闻不问。这些都属于家长的失职。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无人可以替代。孩子天生对家长有依赖感,家长给予孩子应有的教育、陪伴和关怀,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问题会求助于家长。

因此,家长绝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自己的管教责任。但这种管教应该是建立在亲情之上的,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对待,简单粗暴,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声音法则:要倾听孩子的声音

家长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想法。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媒体发稿平台,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

而且,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孩 新闻发布平台子也会效仿,不肯听大人的话,以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搬家转学、选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等,一定要先与孩子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家长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不然的话,家长的好心很可能没有好报。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

父母、兄姐、亲友、师长、社会关系等都对孩子产生影响。母亲对于女孩,父亲对于男孩的影响颇为重要。

除了家庭内的榜样,家长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例如孩子崇拜的偶像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发现孩子误交损友,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而要首先了解情况,帮助孩子。孩子们都需要友谊,害怕孤独,有些孩子是因为搬家转学到新环境没有朋友,而与一些“问题学生”为伍的。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 发布新闻平台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纯真的孩子才敢于童言无忌。要结合“声音法则”,鼓励孩子敢于表达,正面肯定孩子的想法。当然,如果一些看法、说法脱离实际或者会引起麻烦,也要耐心地解释。

      
      1
      联系我们